人民日报丨江苏常熟:净化湿地水质 开展自然教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02日 第 14 版版面截图
原标题:留住湿地,留住美(美丽中国)
蓝天碧水,河湖相连,鸟鸣啾啾。江苏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内,金黄色的芦苇收割下来,用麻绳扎成一捆一捆,像棋盘状投放到水面上,构筑起一个个“生态浮岛”——这已成为许多鸟类的“新家”。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是我国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湿地总面积达29921.61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18553.05公顷。4000多个湿地,大的面积超过2万亩,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如同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常熟版图上。常熟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戴惠忠告诉记者,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不仅是动植物生存繁衍的乐园,也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共同家园。
位于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中心的科普教育区,由7个小池塘连成串的“多塘活水链”,是公园内的游客打卡地——这个小微湿地群,不仅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具有观赏、体验、科普功能。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轩波介绍,由于这里地势处于“锅底洼”,过去水质一直比较差。2020年以来,沙家浜湿地管理方联合该研究院,将7个闲置大坑建成“多塘活水链人工湿地”,修复退化湿地5331平方米,提高湿地治污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将劣Ⅴ类水改善为Ⅲ类以上。
“7个池塘分别为沉淀塘、藻类塘、挺水植物塘、沉水植物塘、浮叶植物塘、小型鱼类塘、鱼类产卵塘。”张轩波告诉记者,沉淀塘让悬浮物沉淀下来,藻类塘提供分解氮磷元素的微生物所需食物,挺水植物塘种植着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美人蕉等,不仅美化环境,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载体,提升净化能力……在最后两个与外水相通的池塘中,生活着高体鳑鲏、棒花鱼、黄颡鱼、麦穗鱼、兴凯鱊等10多种鱼类,并吸引了小鸦鹃、白鹭、黑枕黄鹂等数十种鸟类前来觅食嬉戏。
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君介绍,万余只鸥鹭、150余种珍稀鸟类、超过550种湿地植物,共同营造出这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动植物群落。湿地的修复和保护,也直接带火了“研学游”产业发展——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年平均接待旅游人数约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个亿。其中,湿地相关“研学游”项目,每年就能吸引约260批次、近2万人次参加。
目前,常熟境内的湿地有65.4%得到了保护,共监测到高等植物154科778种,鱼类26科83种,鸟类45科319种,包括白头鹤等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小天鹅等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2023-02-02 10:45:11
2023-02-02 06:04:21
2023-02-02 00:53:43
2023-02-01 20:44:38
2023-02-01 18:27:10
2023-02-01 16:14:11
2023-02-01 14:31:55
2023-02-01 11:27:19
2023-02-01 09:21:57
2023-02-01 05:10:28
2023-01-31 22:50:09
2023-01-31 18:50:35
2023-01-31 16:14:50
2023-01-31 13:06:36
2023-01-31 10:47:53
2023-01-31 08:22:29
2023-01-30 22:42:18
2023-01-30 18:48:15
资讯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