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不给30万就不撤离,暴雨被困20小时反告政府不救援不作为
“每家给30万就撤,不给钱就不撤离!”
就在前不久,国内部分地区遭遇到了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这些极端的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资料图)
当台风暴雨来临时,各地政府都采取了应急措施,人民群众也在积极配合各方面的救援活动。可令人比较担心的是,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部分村民对此不以为然。
河北涿州地区也在此次暴雨后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政府向当地村民发出撤离通知时,一些村民竟然向政府索要三十万的“撤离费”!并喊出了“不给钱就不撤退”的口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洪水导致被迫离乡
2023年八月上旬,连续几天的暴雨导致我国多个地区洪水泛滥。如果不及时排出这些积蓄道路中的水,很有可能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为洪水量实在是太大了,部分城市被选中为泄洪地区,而这其中就有河北省。从发布泄洪的通告开始,各个地方的基层干部不断地向当地群众做思想工作。
所谓“泄洪区”,就是指河流或者湖泊中的水位上升,并且超过了洪水警报线时,该河流就会被人为的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向指定区域引流洪水。
为了可以减少河流水位上升对周边地区的危害,以及在受到洪水威胁时可以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我国为每一条河流、湖泊都设立了相对应的泄洪区。
将一个居住着上万甚至几十万人口的地区作为“泄洪区”,实属是国家的无奈之举。通过泄洪的方式,将洪水引入这些“泄洪区”,来缓解河流水位上升的压力,从而避免造成更大的风险。
许多河流的河道条件、地形地势以及水利工程,都没有达到可以随时调节水量的条件。一旦遇到暴雨天,强降水会让河道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由河流水位上涨,那么一定会引发更大的自然灾害,从而威胁到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把河北省作为“泄洪区”进行排洪,是经过多方面考量的。可是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泄洪的意义和重要性。
有些人认为“泄洪”这一做法,就是为了保护别的地区来牺牲自己的家。本来自己家的降雨量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保护其他城市,就将洪水引流到自己的家园中,并且要承担无家可归的后果。这种被放弃、被迫撤离的心酸又有谁能明白呢?
也有些人认为,暴雨本是天灾,部分地区遭遇的洪涝是自然灾害。可是“泄洪”就是人为灾害,将别的地区的洪水引流到自家城市中,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家园和基业就这么被毁了,这种后果自然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
对于“泄洪”所造成的伤害,以及民众心目中所担心的问题,国家都有应对措施。为了可以在泄洪之后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国家先后拨款1亿元作为灾款,用于受灾地区的重建。
同时,当地政府还会拿出一部分款项对受灾群众做一定的补偿。群众完全不用担心家园被毁无处可去的情况,因为国家会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即使是这样,依然有一些村民不愿撤离,他们认为政府给的补偿款根本就不够。即使建立起与灾前一模一样的家园,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是无法恢复到从前,甚至会有所下降,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为了保证灾后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些村民拒绝撤离。除非政府愿意给他们三十万撤离费,只有这样他们才肯配合政府的行动。那么问题来了,三十万的撤离费是否具有合理性?
三十万的补偿威胁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因“泄洪”给居民造成的财产损失,政府会根据财产损失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国家也出台了法律政策,针对什么样的损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赔偿,都有具体详细的规定。
“泄洪区”开始运用后,当农作物、专用养殖等遭到毁坏时,当地政府会根据具体的毁坏情况,在规定的补偿标准内对养殖户进行补偿。
具体的补偿标准为:按照农作物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根据损坏的实际情况,在平均年产值的40%~70%内进行幅度调整,最后确定补偿金额。
如果是住房遭到毁坏,政府会按照损失的70%进行补偿。家庭农业生产机械以及主要消费品,会根据损害的50%进行补偿。如果登记损失的总价值在两千元以内,会按照损失的100%进行补偿。
除了政府的补偿之外,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援力量帮助受灾地区。除了靠外界力量的帮助,受灾地区的居民也要配合政府的行动,这样才能共渡难关。
大部分居民在得知撤退的消息之后,都在第一时间配合政府的行动及时撤离。可依然有一些顽固的村民,要求政府签下30万的补偿协议才肯离开。
先抛开其合理性不谈,这个行为本身对自身安全是不负责任的。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财产、物质是其次。
在“泄洪”之前,当地基层干部对受灾群众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可依然有极其顽固的群众威胁政府:如果不拿出30万,绝对不会撤离!
即使是在生命遭到威胁的情况下,这些群众看重的还是那“三十万”。毫无疑问的是,三十万的补偿款无疑是在狮子大开口。政府将这种行为视作“要财不要命”。
面对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政府当然不会轻易答应他们。应对不肯撤离的群众,当地政府只好派出救灾人员陪伴受灾群众,以便危险来临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援救。
与此同时,政府还准备了一系列的救援措施,只为了可以应对在泄洪时发生的突发情况。
当泄洪区那些不肯撤离的村民发现政府动“真格”了,无论他们是否撤离,“泄洪”措施都不会改变。这个时候的他们才开始恐慌起来,当他们想要撤离时已经为时已晚。
泄洪的威力实在太大,这些村民被困在当地没有办法转移,只能就地采取应急措施。当他们被困在原地超过20个小时后,这些被困群众开始反过来谴责政府的不作为。
明明是自己先提出无理要求,死活都不愿意撤离“泄洪区”,导致自己被洪水包围,还连累部分救援人员一起被困。被困后开始埋怨政府,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可笑。
一时之间,河北涿州被登上了热搜。少部分网友表示理解这些受灾村民的行为,这么做也只是为了可以保证日后的生活水平。
不过大部分网友对此次行为做出了谴责,不管是什么原因,当灾难来临国家采取泄洪措施时,都不应该与国家讨价还价。用自己的生命和政府谈条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泄洪”的合理性
将河北地区作为“泄洪区”,看上去是一个不公平的选择。这其实是政府在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后,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最近北京暴雨频发,北京周边城市也深受其影响。而河北的地理位置刚好位于北京的南面,处于七大水系永定河的下流。永定河作为重点防洪河流之一,该河流所流经的地域包括内蒙古、河北、天津在内。
强降雨导致位于北京西部的永定河水位上升,为了防洪减轻水患,只能寻找合适的区域作为“泄洪区”。而河北省恰好是最适合泄洪区域。
如果不采取“泄洪”措施,之后可能会迎来“决堤”。要知道比起“泄洪”,决堤的威力是泄洪的十倍以上!很多人不了解“泄洪”和“决堤”的区别,所以它们所能造成的毁坏程度也不清楚。
“泄洪”属于主动举措,是指当汛期来临时,河流的水量达到饱和状态。通过开闸放水,让洪水流向指定的“泄洪区”。
泄洪是日常防洪工作中的常规操作,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河流下游区域的损失,减轻洪水对人们造成的生命财产威胁,将风险降到最低。
“决堤”属于被动措施,当河流进入汛期后,洪水冲垮堤坝,导致拦截洪水的堤坝受到破坏,洪水泛滥成灾危极下游安全。这个时候,只能人为的打开堤坝,让洪水从堤坝中涌出。
决堤的目的是“保大舍小”,保护重要城市建设,牺牲局部地区的利益。这种措施一般是在极端天气下采取的紧急措施,而决堤所造成的损失是完全不可估量的。
“泄洪”和“决堤”虽然都是为了应对洪水灾害而采取的防洪措施,可是两者所带来的威力都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行为方式、影响范围、还是发生频率、实施目的,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防洪工作中采取防洪措施时,要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地、确保无误地做出科学决策。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最好的防洪效果。
假如没有将河北作为“泄洪区”,任由河流水量增长,那么所造成的危害绝对是无法评估的。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人威胁政府,被困后反而抱怨政府的不作为。
当国家为了大局着想,为保护人民安全决定采取泄洪措施时,一些人企图用自己的生命作为筹码,来威胁国家从而提高补偿款,这样的行为是最不应该的。
事实上,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还会让自己陷入险境,甚至连累到其他救援人员。这样做完完全全是在给国家添乱,所以当这件事被传到网上时,得到的更多的是网友的谴责声。
结语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政府所实行的防灾措施是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前提的。所以人们更应该提高防灾意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政府也应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增加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确保防灾工作顺利进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资讯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