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经历对个体未来的人际交往有何负面影响?
文|章鱼哥
【资料图】
编辑|比奇堡
在这一时期,随着初中生社会化的发展,对于父母的依赖程度开始降低,与同学、朋友间的人际交往逐渐增加,同伴间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心理变化期,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这些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丁瓒曾说过:“在人的各种心理需要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适应性。所以,不能很好的调节人际关系,很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
可见,人际关系对于个体来说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最为普遍。
人际交往困扰已经成为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影响学生的心身健康及学习成绩,甚至发展到自杀、伤人等严重的校园危机。
目前已有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态并不理想。
蒋国权采用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2%的中学生有严重的人际困扰。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家庭环境是影响初中生人际关系一个重要因素。潘建平和其他学者对中国儿童忽视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综述。
结果显示, 我国农村地区的被忽视率较城镇地区高,农村地区的儿童被忽视率达到53.7%。
近年来,研究发现,由于心理忽视,导致儿童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从而阻碍其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这些负面效应往往是具有持续性的,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将被忽视经历作为自变量,来探讨被忽视经历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着重探究被忽视经历是否通过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两个中介来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水平,进而探索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被忽视经历和初中生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机制作用。
一、被忽视经历
被忽视经历的概念界定
被忽视经历是指儿童期被忽视经历,目前由于文化、社会、国家等多种因素,学术界对于被忽视经历有多种认识。
国外对被忽视经历的定义: Straus认为,如果监护人不能履行其对儿童成长需要的责任,则称之为忽略,其中需要取决于儿童的意愿。
Golden等人认为,儿童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各种疏忽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养育者本身并未认识到这些行为对幼儿的伤害。
米德尔布鲁克斯等人认为,忽视是照顾儿童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满足他们的正常生活需要,从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国内对被忽视经历的定义:
潘建平认为, 造成忽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正常需要的长期、严重的忽略,忽略了对子女的照料义务和责任,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李明慧认为,忽视的概念虽然有不同的界定,但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孩子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二是伤害因疏忽而致,三是发生是因为监护人的过失。
综合国内外研究,并结合现有的相关概念,将被忽视经历定义为:因父母长期忽略儿童的各种基本需求,从而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被忽视经历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 个体的被忽视经历与年龄、性别、性格、家庭等因素相关。 从年龄角度来看,年龄段的不同,被忽略的程度也不同。
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依据2017年的数据,发现与年龄较大的孩子相比,年龄较小的孩子更易被忽略,而婴儿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人群之一。
但是,也有与之相反的结论,认为年龄较大的孩子有着更大的被忽视几率。
Egrey等人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容易遭受健康忽视,而年龄较大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教育忽视。
从性别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男孩被忽视的概率比女孩高,因此,男性是被忽视的风险因子。从性格角度来看,研究人员发现,与活泼乐观的孩子相比,内向型孩子更容易被忽视。
家庭是影响儿童被忽视经历的主要因素 。
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家庭类型等因素,对子女的忽视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从父母文化程度来看,潘建平认为,儿童被忽视程度与父亲的文化水平呈正相关,父亲文化水平越低,子女越容易受到忽视。
韩芳认为,父母文化水平与儿童受忽视程度呈负相关,父母文化水平越低,儿童受忽视程度越高。
刘翠霞认为,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忽视,同时其忽视程度较高。儿童被忽视经历与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社会因素相关。
从经济状况来看,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被忽视程度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及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相关。
从教育水平来看,农村地区儿童的被忽视程度高于城市儿童,这可能与农村地区教育、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相关。
潘建平认为, 儿童被忽视现象存在于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任何家庭里,长时间的忽视会使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异常,从而阻碍儿童的成长,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丁大为等人认为,儿童早期被忽视经历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的自尊水平降低。
姜红娟认为,童年期受到不良行为影响的孩子,其情绪状态会变得更加不稳定,甚至易对外界社会产生不信任感。
李海哲等人认为,在童年时期,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会影响其后来的人际关系,如果童年期存在虐待和忽视行为,将使其产生恐惧感与焦虑感。
肖勇等人认为,在童年期存在虐待和忽视行为,儿童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王翠萍认为, 儿童在童年时期被父母虐待或忽视,容易出现自卑等消极心理,会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特征等,从而导致焦虑,影响其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被忽视经历、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分析及讨论
被忽视经历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分析及讨论
关于被忽视经历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发现: 被忽视经历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被忽视经历对心理弹性存在负向预测作用,表明被忽视情况越严重,其心理弹性水平越差。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以下两点:
其一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竞争日益激烈,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
家长由于自身工作因素,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不够关注,或忽略子女的心理需要,往往会造成儿童被忽视的情况。
其二是,由研究可得出, 现在的初中生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好。
虽然家长在某些方面对于子女有所忽视,但在客观支持方面,给予了子女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同时,初中生也能从同伴和学校团体组织中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从而对于其被忽视的经历起到了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被忽视经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及讨论
关于童年期被忽视经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
被忽视经历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被忽视经历对社会支持存在负向预测作用,表明被忽视情况越严重,其社会支持水平越低。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在儿童期,孩子年龄尚小,家长对其需求的忽视,会使孩子害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且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负面影响。
其二是 儿童很难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父母处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且遇到困难时,很少运用所获得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被忽视经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及讨论
关于童年期被忽视经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发现:
被忽视经历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被忽视经历对人际关系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表明被忽视情况越严重,其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严重。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家庭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场所,对于孩子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儿童生活早期,家长忽视孩子的基本需求,对于亲子关系和安全感的建立形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孩子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二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所经历的不良影响,将会伴随其一生。
被忽视经历与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等都有一定关系,儿童在家庭中所习得的认知模式会影响其行为发展,对于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负面影响。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及讨论
关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内在积极品质,可以对负面影响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但心理弹性的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如来自家长、同伴等的关心与支持,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
其二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
个体社会化也加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渴望家长、同伴及教师的认可和鼓励,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越有利于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形成。
三、建议
被忽视经历能够直接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其次可以通过心理弹性或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再次可以通过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间接影响人际关系。
因此,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应重视学生被忽视经历,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支持,从多视角提高初中生人际关系水平。
重视学生被忽视经历,提升人际关系水平
研究发现,被忽视经历受到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预防学生遭受忽视。
首先针对多子女家庭的学生,一方面,学校需定期举办座谈会或讲座,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
使其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鼓励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多个子女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另一方面, 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多关注多子女家庭的学生,采用问卷或访谈等形式,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是针对家庭出生地在农村的学生,第一,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需大力的进行宣传,提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呼吁农村家长关爱子女的心理健康。
第二,政府需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提高农村地区办学质量,缩小城乡差异,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并了解农村儿童身心发展变化,从而能尽早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词:
2023-08-18 19:11:44
资讯
品牌